禁毒研究一

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一)-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
2015/6/15 13:13:56   来源:中国禁毒展览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戒毒康复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因此,这里首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瘦身”和明确。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戒毒康复辨析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明确这个定义,是我们探讨本文观点的第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引自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对现在社会仍有影响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宋曲霞。]宋曲霞老师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时,分析到明清时候截止。

另外根据殷海光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的分析,文化一般包括规范、艺术、认知和器用等特征。[ 《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在时间上截止清朝,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表现在规范、艺术、认知和器用上的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由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时,主要从儒释道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具体操作时,主要从规范、艺术、认知和器用等方面着手。

(二)什么是戒毒康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国务院颁布的《戒毒条例》中都提到了戒毒康复,但均为给出定义。从理论理解层面,笔者认为广义的戒毒康复其实涉及整个戒毒全过程中,从戒毒伊始,就离不开身心康复问题;狭义上的戒毒康复,一般不包括急性脱毒期,往往从戒毒人员生理上脱毒后开始进入戒毒康复,侧重正常人的身心功能恢复,戒毒康复在强制隔离戒毒、志愿戒毒等工作中,都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另外笔者发现,还有一个实践中对戒毒康复的定位,就是在禁毒法颁布前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很多戒毒康复的实践工作,我们看看这些实践机构在自身职责上,是怎么定义戒毒康复的。

1.北京警方开始采取非强制式的康复模式,吸引未在警方视线中的“自由”的吸毒者接受戒毒治疗。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建立的“致远号康复社区”正式揭牌,在这里自愿接受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将通过简单的生产获得生活来源,并实现回归社会的过渡。“致远号康复社区”民警王志强介绍,按照最新施行的戒毒条例,社会上“自由”的吸毒人员可以申请到这里进行戒毒康复治疗,而不必担心受到处罚。与传统的强制式戒毒模式最大的区别是,“致远号康复社区”采取自愿的模式和半开放式的管理。王志强说:“戒毒人员自愿申请加入社区,并签署协议,可以在社区内生活和工作;同时,协议中双方可以约定康复时间,戒毒人员可以选择一直生活在这里,也可以在协议到期后自愿离开。”——《北京建立戒毒康复基地 戒毒者可获得工资》,新华网,2011年7月22日。

2.广州市戒毒康复中心对自己工作的职责确定为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随访、宣教和科研等四个方面,其中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的措施都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百度百科·广州市戒毒康复中心词条。

3.重庆市戒毒康复所在主页宣传中写到:是免治疗费、住宿费,享餐饮补贴,集戒毒治疗、教育矫治、身心康复、过渡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戒毒康复社区,实行管理社区化,教育学校化,治疗医院化,劳动企业化,康复系统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性脱毒期后的延性症状治疗,为戒毒康复人员有效戒断毒瘾并成功融入社会提供大力帮助。对于接收人员,要求无严重疾病或传染病,无严重躯体缺陷,智力正常,能适应正常的戒毒康复训练和戒毒康复生活。允许家属携带血缘证明,陪同戒毒治疗。——重庆市戒毒康复所·中心概况。

4.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在主页宣传中介绍的是:一所集身体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戒毒康复中心。自2007年2月正式启用以来,康复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采取社区化契约式管理,以帮助戒毒人员实现“生理脱毒、心瘾戒断、正常交往、回归社会”为目标,联合街道各基层部门、引进专家志愿者和家属志愿者的力量,通过打造戒毒康复平台、家庭康复平台和社会接纳平台,初步形成以康复中心为核心、辐射家庭和社会的工作模式,帮助康复人员摆脱毒瘾,贡献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中心概况。

从以上情况看,我们发现实践中的戒毒康复工作是在狭义的戒毒康复之内,进一步把关注点放在戒毒人员走向社会的适应阶段,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阶段性,主要是戒毒人员接受过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等矫治帮助后,面临正式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个别人员还存在踏入社会后不适应,又重新回来接受戒毒康复的情况。总体而言,戒毒康复是一个过渡性工作,戒毒人员离开机构,步入社会是其最终目的。

二是自愿性,从以上机构设置上看,戒毒康复都是以自愿为原则,以契约为约束的,戒毒人员和康复机构是服务购买关系,当然目前阶段,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免费的。

三是支持性,除了广州市戒毒康复中心明确用药以外,其他几个机构都明确不用药物,以各种社会技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主;重庆市戒毒康复所还明确家属可以陪同接受治疗,可见已经把家庭支持完整纳入工作体系,其支持意义更加明显;考虑到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均已经过急性脱毒期,戒毒康复期间的用药,更多的是保障正常的身体健康,专门针对毒品的诸如替代药物之类的,出于安全性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考虑,大部分戒毒康复机构都没有采用。 本文拟予探讨的,正是实践中的戒毒康复工作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规范、丰富和完善。因其具有阶段性,所以目的明确的干预措施,促其适应社会规范、掌握社会生存技能是关键;因其具有自愿性,所以自我成长,自觉努力是主要动力;因其具有支持性,所以因势利导,感染劝化是主要手段。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给新兴的戒毒康复工作提供支持呢?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范畴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内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说穿了就是“做人”二字。将其应用在戒毒康复中,主要体现教导戒毒人员如何学会“做人”。具体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理念更新上。我国禁毒工作历史悠久,但科学戒毒工作开展得却比较晚。在长期的实践中,戒毒人员是受到歧视,甚至被作为违法人员加以处理的;个别时期,甚至还存在直接枪毙吸毒人员的极端做法。西方在戒毒上的态度也在不断进步,比较受文明社会认可的,是从医治病人的角度去开展工作,但由于中国社会的行政性特征,戒毒康复工作基本上靠各级行政机关在推行,严格按照这种理念,也未必妥当。因此,如何看待吸毒、戒毒,则是我们在戒毒康复工作中,借重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找到的一个新答案。

二是技术完善上。文化包含着规范、认知、艺术和器用四个方面,开展戒毒康复工作,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内容和可以去创设的形式参考。戒毒康复主要包括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生理康复上,中国传统文化里头,不论是儒家还是佛家、道家,都有很多养生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集大成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内容。心理康复上,就是做人的问题,如何明了伦理道德,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强健自己的心灵,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但有广泛的实践,还留存下来汗牛充栋的典籍可以参考;如静坐、冥想这些当代心理学中提倡的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的方法,在道家、佛家的修炼中都有阐释和实践。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阐释

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念更新,二是技术完善,下面具体加以阐释。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戒毒康复的理念更新指导

在前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注意到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是其代表,因此这里着重运用这三家的思想,对戒毒这一社会问题进行重新解读;当然,诸如法家、墨家思想,都曾经在中国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是时至今日,学界普遍认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影响绵延至今,在对当代的影响中,占据的位置更加突出,因此对其他各家的思想,暂时不予讨论;相信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行,各家思想在戒毒及戒毒康复中的应用会逐步得到阐发;戒毒康复是戒毒工作的一环,在理念认知的问题上,需要涉及整个吸毒、禁毒、戒毒各方面,只有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好地定位戒毒康复这一具体环节;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有整体思维的特点,因此,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戒毒康复理念更新的指导作用的阐释上,会涉及到各个方面。

1.儒家思想的理念指导作用分析

儒家自孔子创始,其思想渊源可追述到周公,经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不断发挥,已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修身、治国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在于发挥“人性”,而人性就是《论语》中反复论述的“仁”。仁乃做人的道理。朱子解释仁为“心之德,爱之理”,卽说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戒毒康复的目的在于引导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是回归于一个正常人、一个社会人。仁又可理解为人与人间的同情心,也叫博爱。吸毒者沉溺毒品而逃避现实,就是缺了博爱之心,缺乏对己之爱,对物之爱、对家之爱,对他人之爱,对社会之爱。对于仁的实现,遵从修齐治平之道,从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博爱入手。所以戒毒康复,首推仁,首推唤起其爱己之心、爱物之心、爱人之心。“仁”与“爱”的德行是完全一致的,“仁爱”二字在用语上也常常相连的,所以讲到仁就有了爱,仁爱是中国哲学的中心思想。

儒家提倡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开始、最基础的。而当代心理学也强调提高自我认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是人们发展健康的人际、获得和谐幸福的基础。体现在戒毒康复中,如何提高爱己之心,通过“修身”以完善自己,也是最基础的;那么如何修身呢,一是要“勤”,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戒毒者只有自省、自警之心无时或忘,才能真正远离毒品;二是要自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自强之心,才能奋发有为,尤其是家庭、人际、事业本来就受到损害的戒毒者,更需要自强之心,以亡羊补牢;三是中庸之道,反对过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吸毒往往是过度娱乐的结果;四是要重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颜回能够“一箪食,一瓢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是因为心中有“义”;戒毒者更需要心存“义”字,才能忍受得了他人的白眼,忍受得了毒品的再次诱惑,才能持之以恒,拒绝毒品。

“身修而后家齐”,有了这个基础,可以谈谈如何爱家了。儒家提倡孝悌,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悌”讲的就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原则。在家要侍奉父母,关心家庭幸福;兄弟姐妹之间谦恭礼让,长幼有序。要而吸毒者只顾自己的一时享乐,把家庭抛诸脑后,“不顾父母之养”,是大大违背“孝悌”的原则的。家庭一旦因吸毒而破裂,家庭成员之间即无法“以礼相待”,不但陷于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兄不兄,弟不弟的局面,还会导致家破人亡的人伦悲剧。

儒家的“仁”,从家庭之爱出发,进而推广到“泛爱众”的高度,并给普遍的人际关系,设定了一个“信”的相处原则。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对他人非但讲不了信,还坑蒙拐骗,连偷带抢,大大损害了社会道德,所谓“廉耻之意驰,而忿戾之色发”。重建戒毒者的人际关系,关键就在于重新树立信用;有信用,才有他人的支持,个人事业才能才有新的天地。

2.道家思想的理念指导作用分析

道教以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经》、《庄子》等为经典。主张清静无为、清静恬淡、顺应自然,故仁义礼乐,在所排斥,而以绝圣弃智、服从自然为原则;提倡清境寡欲的精神生活。在戒毒康复中,最宜于自我反省,调节身心上。老子主张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推崇俭朴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然而,踏入吸毒误区的人,往往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挥霍享乐为潇洒;很多吸毒者甚至是为了显示身份,追求潮流而吸毒的。这种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很多吸毒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而不择手段,或盗窃、赌博、抢劫。发扬道教的崇俭抑奢思想,就是在个人行为中,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从;多一些实在,少一些虚华;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物欲放纵。

道教还主张艺术般的人生。人诗意地行走于大地上,过着诗化般的生活,无拘无束、知足常乐地享受人生。这种人生注重淡泊名利,培养清静恬淡的心态,随遇而安;对于戒毒者来说,其吸毒正是因为执着于物质享乐,适当放下,才有利于其调节自己。这种人生还主张流逝了的不去强求,来到了的也不躲避;这样的生活信条,可以帮助戒毒者一方面放下过去的包袱,不执着重复过去的成功,也不沉迷对过去的悔恨;另一方面可以乐观面对当前的困难,坦然面对他人的眼光和重新起步的艰辛。诗意的人生不因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欢悦,也不因贫贱简陋的处境而忧虑,不为个人的私欲而心神不安,不因为个人的不遇而情绪波动、怨天尤人,始终如一地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道教放弃物欲,享受精神生活的立场,是帮助戒毒者康复身心,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灵丹妙药。

3.佛家思想的理念指导作用分析

佛法不但指导佛教徒解脱生命的烦恼痛苦,而且有助于普通信众的身心安康、家庭和乐,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作为正信佛教徒,信仰佛法,以“八正道”为生活原则,以五戒、十善为提升生命的动力。从佛教的精神看来,吸毒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西,而且会导致欺诈、诽谤、恶口、窃盗、杀人等罪,所以应该被严厉禁止的。佛家将人生的万千障碍,总结为三种最基本的烦恼:贪(贪爱)、嗔(怨恨)、痴(迷执),又称“三毒”。毒者,不清净也。因贪爱享乐而吸毒,因染毒瘾而嗔,复有更加沉迷,痴迷不悟。吸毒,可说三毒“全中”。

佛教认为人类社会本质上充满着各种苦难,只有通过八正道的修行获得解脱,才能真正离苦得乐。所谓八正道,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项内容:“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对于康复期的戒毒者来说,坚持八正道,有助于坚定戒毒信念,重新审视过往,明确目标,坚持不屑。

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分别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和“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以此指导戒毒康复,则可帮助戒毒者在改善自身修养的同时,理解社会规则,促进积极适应。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佛教“戒、定、慧”的修持层次,建立相应的戒毒康复的三个层次。“戒”是起步点,“定”为中心,“慧”为康复的目的。一要戒财,接受家人监管;二要戒散,合理规划时间的运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三要戒行,不以吸毒来缓解情绪和压力,而是调整为找人倾诉,或寻求辅导;四要戒懒,避免依赖,要主动承担责任;五要戒无恒,在戒毒一段时间后,放松自我要求,重蹈覆辙。有了“戒”的基础,就会由戒生定,达到一个心境宁静不动的境界,离开吸毒时内心充塞着的享乐的欲望、侥幸的心理等。最后,由定发“慧”,慧是智能的层次,戒毒者提高了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在认知层面上改变不理性的想法,加深了自我认识。

>> 返回

 





主办单位:中国禁毒基金会  协办单位: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
制作单位: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综合信息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